个人养老金实施一周年 “第三支柱”如何尽快成为支柱?
作者: 杨倩雯
作为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的顶层设计,个人养老金制度从2022年11月25日正式实施以来,恰巧走过了首个一整年。
尽管去年正式启动之时如火如荼,但从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首年的结果来看,“多、缴费少”成为了外界的普遍评价。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局面?迈入第二个年头,“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如何更快更好发展,尽快成为真正的支柱?
在“2023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金融峰会”圆桌论坛上,来自银行、保险、基金公司等个人养老金业务参与方高管以及行业专家就个人养老金制度首年表现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
他们普遍认为,个人养老金首年不及预期的原因涉及政策、产品、投资表现等多方面因素,但市场需要以长期的眼光看待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发展,未来市场参与者应在产品差异性、服务便捷性等方面更进一步,推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更快起到真正的支柱作用。
需以更长远的眼光看待
尽管和当初的预期有差距,但圆桌论坛嘉宾普遍认为,从国外第三支柱的发展历程来看,市场应该用更长期的眼光来看待个人养老金的发展。
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涛称,从美国的第三支柱IRA(个人退休账户)发展步伐来看,从70年代实施到现在接近50年,其中前40年积累的资金为6万多亿美元,而最近***积累也是6万亿~7万亿美元。“这说明养老金是加速提升的过程,特别像养老资金的管理,不能够急于求成。”
上海财经大学国金院养老产业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中信改革发展基金会金融实验室专家成员包虹剑也表达了相似观点。据她测算,目前可以享受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的人数占可就业人口大概5%。而第一批试点城市16岁到59岁人口不到2.6亿人,如果按照10%来计算,即2500万人左右能够享受到税收激励。而目前个人养老金首年缴费人数超过900万人,占比已约36%。“相对于参与人数,其实更应该关注如何提高人均缴费金额。”包虹剑表示。
如何更快成为支柱?
在各位圆桌嘉宾看来,个人养老金制度作为“第三支柱”的顶层设计,其正式启动已经是支柱确定的“地基”所在。但要真正成为支柱,还有一段路要走。
真正的支柱要达到怎样的标准?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养老金业务部副总经理吕艾国用“广、大、稳”来做了概括:首先,覆盖面要广,参照第一、二支柱的覆盖人群,第三支柱需要覆盖上亿人群才能够形成支柱规模;其次,规模要大,个人养老金目前规模在百亿元,要达到万亿元规模才能真正起到支柱作用;第三,增长要稳,要形成持续缴存、投资不断增加、基金规模逐年扩大的趋势。
平安基金养老投资副总监尚琼则用三个“三分之二”从定量角度来描述她所认为的支柱标准,即个人养老金参与人数占总纳税额人数超过2/3;所有个人养老金产品参与金额要达到投资上限至少2/3;无论持有哪种养老产品,养老账户持有人中盈利人数占比需达到2/3,因为只有大多数人感到有赚钱的效应,业务模式才可以持续发展。
那如何能够进一步提高个人养老金的支柱效应?
黄涛表示,这需要综合的方式去解决。从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的角度,可以提高保险产品的针对性抑或是产品的差异化。黄涛认为,保险产品在个人养老金中有其独特价值,除了财富增值功能以外,还有保障功能,可以用大数法则来承担长寿风险,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好处。在产品之外,也需要在合规前提下简化流程,并借助科技提供千人千面的方案,并在服务上帮助客户根据其个人情况及社保状况等信息做出具体细致的个人养老规划。
而从银行渠道角度而言,吕艾国称,如今客户对养老需求的综合性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基金、保险、理财等各个专业化金融机构共同携手提供综合性的服务,而非单一产品。
尚琼则从基金公司角度表示,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的关键是改善投资者的盈利体验,可以通过60%仓位的中长期资产核心策略和40%仓位的灵活机动“卫星”策略,提高投资组合的灵活性,适应不同市场的变化。“随着全球局面的改善、资本市场的提振,我相信个人养老金产品投资者的持有盈利体验会有一定提升。”尚琼称。
作者:xinfeng335本文地址:https://www.szsjgsy.com/post/4150.html发布于 今天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义乌市挈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